選手贊助


選手:

性別:男

未來目標:
1. 以台灣職業選手的身份參與KONA的比賽
2. 三年內能在亞太地區的ironman職業賽展露頭角,取得佳績讓世界看到台灣。


【歷年成績】

2019
IRONMAN70.3 台灣站 台灣排名 第一名 亞洲排名 第一名
IRONMAN70.3 宿霧站 亞洲菁英排名:第三名

IRONMAN70.3 上海站 亞洲選手排名:第四名
IRONMAN70.3 廈門站 亞洲選手排名:第六名
台東普悠瑪 標準賽總排名:第二名
台東之美   標準賽總排名:第二名
康軒盃台東超鐵 標準賽總排名:第一名
花蓮洄瀾 標準賽總排名:第二名
LAVA屏東大鵬灣 標準賽總排名:第二名 (破自行車賽道記錄)

2018
台東普悠瑪 51.5標準賽 總排第三名
台東之美 51.5 標準賽 總排第一名
台東超鐵 51.5 標準賽 總排第一名
Ironman 70.3 廈門站 職業選手組 第八名
  
2017
台南安平鐵人兩項菁英組 第二名 、標準賽分齡 總冠軍
台東普悠瑪113超鐵總排 第三名(台灣第二)
大腳丫鐵人兩項錦標賽 總排 第二名
日月潭鐵人三項錦標賽 半程賽 總排名 第二名(獲選亞洲盃國手資格)
台東之美113K半超級鐵人賽 總排名 第二名
106年全國運動會 標準個人賽 第八名
宜蘭梅花湖鐵人三項錦標賽 標準賽 菁英組 第六名
台東超級鐵人賽 113K 總排名 第二名
 
2016
台南安平鐵人三項錦標賽 半程賽s20:冠軍 / 全程賽M18: 冠軍 分齡總冠軍
Ironman 70.3 M18分齡組冠軍(取得世錦賽資格)
普悠瑪 113K 半程超鐵 M18分齡組 冠軍
澎湖鐵人三項錦標賽 半程賽 衛冕 總冠軍
TST嘉義布袋港鐵人三項賽 標準賽 總冠軍
宜蘭梅花湖鐵人三項錦標賽 半程賽 s20 組 冠軍
台東之美 113K半程超鐵賽 總排 第三名
 
2015
ironman 70.3 台灣站 世界總排名:19 / 台灣排名 第二名
新北微風亞洲盃青少年組中華代表隊
馬來西亞迪克遜國際鐵人三項賽 菁英總排名 亞軍
台東之美 半程超鐵賽 M18分組排名 冠軍
台南安平國際鐵人三項錦標賽 半程賽 總排名 季軍


 






IRONMAN 70.3 Philippines

比賽成績:亞洲 菁英總排名第三名

比賽心得:

距離上一場70.3賽事已過將近半年之久,因冬季過度訓練導致身體狀況每況愈下,上半季排掉許多預定賽事,專心休養,直到暑假才開始慢慢投入訓練。
會規劃這場海外賽事,除了檢測自身狀態恢復到哪,也想角逐主辦方特別設立的「亞洲菁英組」最佳名次的殊榮。
ps.此組別是由職業組再額外拉出,所以需先註冊職業選手證才能報名,若是沒打算前往世錦賽的台灣選手,下次可以一同前來挑戰看看!

賽前因颱風因素班機被迫取消,導致行程和節奏整個大亂,原先很擔心沒辦法如期參賽,還好最後有排上紅眼班機,趕在最後的報到時間抵達,覺得相當幸運
下飛機到開賽僅有約20小時的時間,在機上腦筋就不斷反覆擬定所有行程,心想要在短的時間完成賽前任務,且不允許有太多狀況才能儘早回房休息。
組車、報到、交車、技術會議、勘場、一氣呵成,也很快的進入備戰狀態。
謝謝陳智禎的協助和幫忙

比賽日
早餐

因沒時間適應當地的食物,還好在台灣就有考量到這點,所以特別準備SiS Science in sport Taiwan能量棒*3+即溶咖啡當早餐(是最安全也最方便的選擇),能量棒除了有飽足感外,還有充分的碳水化合物,是賽前儲備能量很好的來源。

熱身時自體感覺不錯,也對自己表現有所期待。

游泳 Pro/Asian Elite 是採取水中出發,算是很特別的初體驗,IRONMAN賽事基本上開賽後不會有太多打鬥,選手們會找與自己能力相當的選手配合跟游,賽前是設定和Nikko及另一位也是國家隊的選手同游,前400m節奏拉的比較快但還算穩定,過第一個浮球後,彼此發現同組的選手都在視線範圍內速度就緩了不少,過程中也沒人想出去帶速度,就很和平的一起完成游泳項目,太久沒比賽鳴槍後忘了按錶上岸後當下不知道時間,但沒有被晚兩分下水的Pro女子組追上還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上岸心想應該還算可以吧

單車路線除了在Google Map看過街景地圖和宣傳影片外,整體算是非常陌生也沒上路試騎過,加上許多人提醒路況十分顛簸,不時就有個大坑洞,讓上週才摔車的我,提醒自己需要更加專注小心。
上車後最囧的事發生了,功率計竟然沒連上碼錶,試過幾次後,沒太多心思管數據了,既然是比賽就竭盡所能的發揮吧!我這樣告訴自己。這次的賽道是從麥克坦島騎到宿霧市區的海邊(13K)後在海岸線進行兩圈的繞圈路線(單圈32K)所以在29-45-61-77各有水站和計時點,也因繞圈會有三次交會的關係更能算出與前方選手的差距。

前段在市區路況不熟加上沒機巡車開路,就採取比較保守穩定的策略進行,等出了海岸線再看狀況是否要
加速,在騎向遠端的計時點時遠遠就看到Tim Reed單飛獨走過了約1K後才看到主集團約7-8人一字排開過往Tim Reed 比賽策略都是會在約中後段才會加速開出去但這次早早就單飛推估後方集團今天相當保守也沒想追的意願(聽說去年不少Pro摔車大家格外小心)比起當觀眾我更想參與其中得知場上狀況後決定加速追上前在完成第一圈繞圈(45k)時與主集團距離有拉近約1分鐘但沒預料的狀況發生了後置水壺就在我省略補水站後的那刻噴飛了僅存的一瓶水就離我而去...世界上最信任的Topeak Taiwan後置水壺架還是不敵地上的坑洞比賽還在進行中只能向前看,再騎16K就有水站了...

缺水的狀態下體溫升高很快
配速也越來越慢能做的就只能盡快調整狀態安全的完成自行車賽段準備最後的路跑。
天氣比起前台灣
不算太熱只是太陽大顆了點補水站相當充裕1-1.5K就有一站路跑路線少許的樹蔭沿路許多觀眾搭配不間斷的加油聲氣氛相當好。

出轉換區不久雙腿就搭不上比賽的節奏
只能穩穩的把剩下的賽程完成沿途看到多位Pro也有相同狀況,就沒懷疑為什麼這麼困難了
做最好的準備也做最壞的打算
不用替糟糕的事感到失望因為你不能再做更多誠實面對自己找出問題加以修正才能成就你想要的。


歷年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