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手贊助


選手:李冠賢

性別:男

2013年,我因鐵人三項的比賽踏上公路車之路,後於同年參加人生的第一場自行車活動:TWB自行車協會主辦的阿里山挑戰賽。該次在挑戰組裡面以第二位抵達終點,發現三項運動中自行車較是自己的強項,而開始對自行車有更大的興趣。初期比賽都是以自己的名義比賽,沒有過多努力及系統性的練習,直到該年年底參加臺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才開始改變態度。這場比賽的海拔從0~3275公尺,里程長達105公里,有來自各國挑戰的選手,而最主要的是這場比賽從報名費、交通、住宿、補給到比賽使用的單車都是由楓林單車時間的車店贊助,因此這場比賽不只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支持我、鼓勵我的車店。在四個月的練習中,改變自己的生活作息,課後的時間不再浪費過多在電腦上,而是牽著單車與朋友一起約騎,這過程讓我交到更多不同年齡層的朋友,雖然年齡不同、人生際遇及經驗相異,但在單車上大家都是一樣的年輕、一樣的熱血。

2013年KOM比賽的這一天,第一次騎車騎到腰痠手軟,在最後的八公里大陡坡整隻腳大抽筋,這時補給車來到我的身旁,補給員給我鹽錠、幫我推拿,車隊問我要不要放棄上車,此時回憶練習一路來的過程,車隊的肯定與贊助、家人與朋友們的支持鼓勵,於是我重新站起,在眾人的扶持下咬緊牙跨上單車,一路眼淚不停的流著與痛苦的大喊:我一定要完成!為了一路來的這些伙伴,最後我終於完成這完賽率不到一半的比賽,我也對自己誓言明年會要再來。

從2014年開始我積極的參加國內的許多賽事,就是為了再次挑戰登山王,以這為目標進行訓練。年初的第一場賽事:苗栗仙山賽,我以分組第七吞下了苦瓜獎,我覺得當時參與競賽時心態還沒調整好。完賽後第二天我的機車竟然被偷了,雖然那陣子很不捨,但我覺得也許是上天的安排,少了機車的假日我都改以單車活動來取代。
前半年的練習與比賽累積了一些經驗,但是在同組別之中,我的單車相對比別人差,因為時間都花在課業及練習下,我也沒有多餘的時間能打工,我的家境不算富有,好一點的車架對我來說是很大的負擔,直到同車隊的好心車友將自己車子無條件借我參與重要比賽。比賽因為有了他的車,我在後半年的登山賽,突破自己的極限,也獲得很好的成績,最後在2014的年底臺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我不只拿下了分組第三,在臺灣車手的總排名也排上第七。

2015年開始,因為我所讀的科系必須校外實習半年,而我想出去看看世界所以選擇澳洲的實習單位,原本實習的負責人建議我不要帶單車過去,因宿舍不一定有地方讓我放單車,我也做好要與單車分離一段日子的心理準備。
澳大利亞是一個非常喜好運動的國家,運動風氣極盛,其中包含自行車運動。在這環境風氣下激起我想騎車的熱忱,因此和實習單位主管確定宿舍可以放單車後,我就用實習微薄的薪水在當地買台低階鋁管的公路自行車。在澳洲半年因為當地比賽必須辦選手證,並且費用很高,因此我沒參與任何比賽,但是觀摩了一些在地的賽事,參與區域的模擬賽,也加入當地的Rapha cycling club。每周的團騎,國外的單車文化與秩序,讓我有更多有別於臺灣的騎乘感受。
雖然在澳洲期間有進行單車騎乘,但因為工作忙碌且勞動量大的緣故,每周只有1至2天的騎乘,並沒有太多的訓練效果。我在當年六月底回到臺灣,趁著暑假重新開始訓練課程,並報名比賽以賽代訓。在雲149車隊辦的決戰十字關短距離比賽,我拿下大專組的冠軍,及在台東的戀戀197長程距離比賽,因為肌耐力還沒完全練回來只拿下分組第六,年度大活動的第七屆武嶺盃,車友再度奉獻他的單車借我騎乘參賽。在車隊的各種支援及車友的鼓勵下,我再度帶著大家的信念拿下分組第一名,因為有車店團隊支援、車友的配備支持,以及親友的鼓勵,讓我擁有堅持下去,永不放棄的動力!

2016年有了廠商的經費援助,讓我升級所用的配備及訓練器材,自身能力明顯大幅提升,並且參加一場海外的自行車賽事,吸收海外的賽事經驗,不過在六月份的時候,我完成大學的學業,並且收到兵役的入伍通知,在七月展開為期四個月的軍旅生涯,這一段期間我不斷思考未來的路,最後決定嘗試走上職業運動員之路,知道未來的路會很艱辛,但趁著年輕即還有支援的情況下,想盡自己最大努力、不留遺憾。

【歷年成績】
2022
扶輪盃大屯山自行車登山王 第六名
台灣自行車登山王 國際總排第七名
全國錦標賽-個人計時項目 第四名
FTL城市繞圈挑戰賽 第三名
Epreuve cycliste de St JACQUES sur DARNETAL 第三名
VARNEVILLE BRETTEVILLE 第二名
LONGUEVILLE-SUR-SCIE 第二名
BIVILLE-LA-BAIGNARDE 第三名
MONTROTY 第一名
SAINT-PIERRE-BENOUVILLE 第三名
CHALLENGE DE TERROIR DE CAUX 2022 系列賽 總積分第一名

2019
環南化水庫高手組-第三名
花東兩日賽-總成績第三名

桃園市長盃菁英組-第六名
全國錦標賽排名菁英組-第十一名
UCI GRAN FONDO日本二世谷經典賽個人計時-分組第二名
法國聖西姆繞圈賽Cat3-第八名
崁頭山自行車登山賽高手組-第六名

2016
勇闖東海岸160K M20 第二名
大專盃自由車錦標賽 四草大道16
公里個人計時項目 乙組第二名 / 
個人繞圈賽 乙組第二名

2015

台東戀戀197 120公里公路競賽 M20第六名
第七屆建大武嶺盃 M20第一名

2014年中華騎士協會俱樂部聯賽
- 第1站-至善扶輪盃苗栗自行車賽 RM19第七名
- 第2站-AMD 環東台灣自行車賽第一天 RM19第九名
- 第3站-AMD 環東台灣自行車賽第二天 RM19第二名
- 第4站-彰化員林 139 計時賽 RM19第二名
- 第5站-彰濱工業區繞圈賽 &團隊計時 RM19第三名
- 第6站-阿里山自行車賽 RM19第一名
- 第7站-玉山塔塔加登山賽 RM19第一名
- 中華騎士協會俱樂部聯賽年度總排名 RM19第二名
- 中華騎士協會俱樂部聯賽年度總排名 市民總排第九名
大雪山自行車挑戰賽 男子組第二名
NS武嶺自行車挑戰賽 男子組第三名
臺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 M20第三名
大專盃自由車錦標賽 四草大道16公里個人計時項目 乙組第一名 / 個人繞圈賽 乙組第一名






台東之美三項接力

比賽成績:半程超鐵混和接力組第一名

比賽心得:

會參加這次活動,最主要是以賽代訓的方式練習個人計時的能力。
決定這次要用組隊的方式參加,並且找另外兩項比我強的隊友 後來確定的陣容 1.游泳:嘉藥單車社學妹(李函蓁)1.9公里 2.自行車:我 90公里 3.跑步:女友的同事(陳大肚)21公里
當然一開始就有要拼名次的打算,不過大家都各自訓練,偶爾會問候彼此狀況,但大多還是讓隊友自主要求。

賽事當天 我會開始有緊張的感覺,是在等待隊友要上岸,看著各個游泳選手一個一個上來,我的眼睛不斷尋找熟悉的身影,一直到看到學妹出現,緊張感轉為亢奮,覺得心臟已經熱機完畢,結果跨上單車衝出去才發現....忘記帶心跳帶,就這樣吧! 雖然有功率計,有心跳搭配監控會更好。

去程路段先是微順風,使用我自製的休息墊壓低風阻,在前段的丘陵地形能保持均速38上下,不料路程不到30公里時,發生機械故障(最近跟器材好像不合) 而處理器材故障,讓我花了將近3分鐘的時間.... 重新再出發時,其實心情很複雜,不斷會回想到器材故障的當下,但不能一直這樣下去,至少我現在還能回到場上,我還是有機會再把時間抓回來,於是我把我的注意力在集中,回到瓦數及自己騎姿上,慢慢的一個一個抓下分組先前出發的選手。

過了折返點後,回程吹著小逆風,再加上天氣非常炎熱,我開始撐不住原本預定的功率,路上開始久久才見一台車,想鬆懈的念頭不時會浮現,核心也開始快支撐不住,腰部酸到要炸了,但又想到我要幫隊友多賺點時間,還有不知道前方是否還有同組的對手,不斷這樣的想,要求自己再加油一下!腰酸就起身抽車舒緩一下,再趴回去吧!

回到中華大橋,自行車部分終於要結束了,過晶片計時點,還得跑一長段放單車,稍微注意看一下接力組,有回來幾台單車了呢? 還好如預期,我是第一個到,但放完車還是不敢鬆懈,繼續小跑步往轉換區,在最後的10公尺,左腳受不了爆發後腿抽筋....靠著右腳拖著左腳,撐到隊友過來交接晶片後... 我的任務達成了(暫時鬆一口氣)
換跑步的隊友上場,他照著自己的節奏穩定前進,不過在最後的幾公里,他有注意到同組別的對手超越過他,雖然被超越,但持續保持在視線範圍內,直到最後一公里有段小緩坡,我隊友和我一樣較擅長爬坡,原本落後100多公尺的他,靠著這段的緩坡拉近到後方幾米的距離,最後轉進終點前20米,趁著對手舉起雙手的瞬間,他如閃電般從右超越,成功在終點前小贏幾秒,險勝奪得混合組冠軍,真的是神隊友呀!

這是我們第一次組合,這樣的方式參加,覺得更有緊張刺激感,及團隊榮譽的使命感,當然還有在這背後支撐的朋友和家人,辛苦了加油補給團隊。


歷年成績